当前位置主页 > 云南新闻 >
热门搜索:

专家学者春城翠湖“开讲啦” 他们论道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19-03-23   
讲座现场

讯(记者 杨之辉)如何用文化遗产讲好中国故事和云南故事?6月10日,4位来自国内顶级世界遗产专家在翠湖王九龄故居,展开“咏恒论坛——遗产知识及文化传播保护”讲座,与相关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等会聚一堂,结合实例共同探讨遗产的传播与传承。结合实例共同探讨遗产的传播与传承。

主题讲座环节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专家秦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自然遗产专家闻丞博士,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永康研究员,以及国际古迹理事会会专家委员邹怡情围绕论坛主题“遗产的传播与传承”分别发言。

“咱们云南有什么?古茶树!茶在云南远远不是一个文化景观,而是一个自然文化双遗产”闻丞表示,因为在云南有最原始的野生茶树,世界上其他地方是没有的。最早的茶树在哀牢山,从哀牢山到景迈山,有茶树的一系列变化,从野生的茶树变成人工的茶园,再到矮化的茶树,有一系列的演变。哀牢山以东是小叶茶,哀牢山以西是大叶茶,在云南境内有一个完整的演化。

“云南中部的这些山地,为什么没有一个遗产地?没有让云南中部的贫困县和贫困人民真正的搭上世界进步的大潮流,受惠于世界现代化进程?这一点是云南未来在遗产工作中要思考的方向,这一块真正是云南独有的东西。”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世界非遗专家秦序看来,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到非遗保护,再到自然遗产保护,是文化的自觉(包括思想观念的自觉)。而最终,则都指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未来。从事这种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自然遗产)的保护,究其根本,都是为实现费孝通先生主张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以共,天下大同”。

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是当今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专家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让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焕发生机与活力,需要开拓思路,多措并举,构建非遗传承传播大格局。通过加大传播,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立体传承氛围和传承网络。

论坛上,与会专家还就遗产保护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

文化遗产连接了过去、未来和现在,保护和传承更需要多方努力。让文化遗产融刻在观众心中,才能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与会嘉宾表示,保护传承文化遗产,要积极应对在与文化遗产共处时产生的矛盾与问题,怀着使命感和责任感承前启后,在感受先人智慧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发展的创造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