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综合资讯 >
热门搜索:

青海藏区牧民脱贫记:学致富手艺,享生态畜牧分红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21-09-13   

  西宁12月24日电 题:青海藏区牧民脱贫记:学致富手艺,享生态畜牧分红

  作者 胡贵龙 孙睿 潘雨洁

  日前,经过一场大雪过后,地处三江源核心区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下大武乡已是阳光明媚,路上的雪也渐渐消融。

图为华杰正在整理摩托车修理铺里的货架。 孙睿 摄

  “天气好了,修理铺的生意也就好了。”来自下大武乡清水村的村民华杰一边修理摩托车,一边对记者说。

  下大武乡位于玛沁县西北部,地处阿尼玛卿雪山山脚下,距县府玛沁县150公里。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交通条件极为不便。全乡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辖年扎、清水、尼青3个村委会。

  华杰是大武乡清水村的村民,2015年被评为该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那时候,家里只有靠放牧为生,一年收入仅500元,对于我们一家三口来说,生活特别拮据,住的地方也很拥挤,家里只有25平方米,吃饭、睡觉、生活都在一起。”华杰向记者回忆。

  “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村上的扶贫干部们也给我讲政策。后来他们(扶贫干部)得知我很喜欢摩托车,就让我参加了政府组织的摩托车修理培训班进行免费的培训。”华杰说,“培训完还找政府贷了3万元的款,加上政府扶贫资金小额贷款的2万元,我成功开起了自己的摩托车修理铺。

  玛沁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多吉拉旦介绍,扶贫扶志,授人以渔。近年来,玛沁县坚持从精神脱贫、技能培训入手,让贫困群众既富“口袋”,更富“脑袋”。其中,玛沁县为确保有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四年来扎实开展精准扶贫人员各类短期技能培训工作,不断衔接中微企业,确保贫困劳动力最大程度实现转移就业,四年来累计培训81期3636人,通过小微企业开发岗位、饲草种植、城管保洁等方式实现短期灵活就业694人。

  “除了开摩托车修理铺,我和妻子还将自家的草场和牛羊分别在入股至当地的扶贫合作社和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每年可以收到分红3000余元。”华杰对记者说,此外,他还将自家剩余的草场供给给其他村民的牛,每年有1万元的收入。

  就这样,华杰通过摩托车修理铺挣的钱和合作社的分红,已于2017年顺利脱贫,并将贷款也一并还清了。

  “因为喜欢摩托车,所以开店也不觉得辛苦。每天我负责修理摩托车,妻子负责收钱看店,一个月能挣3500元钱呢,加上分红、补贴的钱,一个月的收入能达近万元。”华杰高兴地说,“我们的住房政府也解决了,现在的生活和以前相比,真是天和地一样的改变啊。”

  华杰对记者说,这些年来,除了生活越来越好,最大的收获就是自己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从以前的“等、靠、要”变成如今的自力更生,自己特别高兴。

  多吉拉旦表示,“通过四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努力,我们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做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玛沁县实际的扶贫道路,取得了较好的减贫成效,此外,还要加强民众主体意识,激发群众内在力,脱贫攻坚才能形成持续的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