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国内资讯 >
热门搜索: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深化普查成果应用 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昆明在线     发布时间:2022-09-1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山四地一分水,每年汛期都要受到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多种考验。自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杭州市西湖区应急管理局精心组织、严把质量,承接全省普查成果应用试点任务后,更是在数据常新、融合、活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全区风险防范能力。

做实一本账 实现数据“常普常新”

为全面掌握各类承灾体、致灾因子、历史灾害等基本情况,西湖区应急管理局通过项目建设,让普查数据可“查”、可“管”、可“存”、可“看”,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准”。

健全组织领导。成立区“常普常新”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杭州市西湖区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应用应急管理系统试点实施方案》,下发并指导督促各相关单位、各业务部门抓好落实。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沟通对接机制,多请示、多请教,减少和避免走弯路;建立数据更新机制,按照承灾体的生命周期,完善数据更新的操作规范;建立部门协同机制,加强会商研判,形成跨部门、跨行业的工作合力,确保数据动态管理、实时更新。

做好数据管理。以“常普常新”成果数据采集为核心,对普查全过程的数据成果进行管理,形成信息完整、逻辑统一的资源体系,满足普查对数据的汇、存、管、看、查等功能需求。截至目前,共采集、管理数据74198条。

深化场景探索 实现数据融合共享

为实现普查数据融合共享,西湖区应急管理局从打造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平台框架着手,将承灾体数据、减灾能力数据、历史灾害数据、重点隐患数据“一图展示”;对承灾体进行“分类辨识”,为灾时防护重点对象提供精准化、智能化支撑。

多维度展示。将二维与三维GIS(地理信息系统)无缝融合,实现普查数据及成果的二维、三维一体化展现;提供数据组织与管理、浏览、查询、编辑、分析等功能,为各类应用专题系统(监测预警、承灾体评估、灾中救援救助、灾后恢复重建)的搭建提供有力支撑。

研判分析一张图。通过与西湖区台汛卫士对接,实现对新增灾害事件信息的接入与地图展示。围绕接入的事件信息,成果综合分析应用模块可实现对影响覆盖范围内的普查要素进行数量、等级、属性信息、空间分布等多维研判分析,形成综合研判一张图。

强化承灾体分类辨识应用。根据承灾体的防护价值、设防能力、减灾能力等进行分类,围绕“三高一低”(价值高、脆弱度高、聚集度高、设防能力低),开展重点防护对象辨识评估,为完善常态下重点区域预案提供数据基础;针对“常普常新”数据、灾情实时动态数据,支持对“三高一低”重点防护对象进行同步动态辨识评估;结合“五断”“五停”措施,为灾时重点关注对象提供预测预警等防护建议。推动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往深里走、往实里走。

提升综合能力 实现数据活化应用

为进一步提高普查数据运用水平,西湖区围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特点,从提升综合能力着手,实现普查数据活化运用。

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利用普查数据进一步完善区台汛卫士基础数据,为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奠定基础;接入行业部门共享的5项实时监测、9项应急资源、4项气象信息、14类重点监控视频、以及7项工情信息等数据,实现上图展示和预警预报等功能;根据灾害事件预测预警情况,可通过区应急指挥中心与各专项指挥部、镇街指挥中心、职能部门互通有无,实现统一调度和联合处置。

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对社区在灾害管理(应急预案、隐患排查、风险评估、资金投入)、防灾备灾(物资储备、医疗保障)、自救互救(志愿者队伍、公众避险、转移安置)等方面具备的各种能力进行分析,针对社区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相应提高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对策建议。

优化避灾安置场所配置。根据《杭州市西湖区应急管理局关于印发办好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西湖区避灾安置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检查指标达标率,形成避灾安置场所配置优化意见,优化场所布局,确保在转移安置受灾人员时,辖区内避灾安置场所能够科学设置和高效保障。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标准。根据西湖区《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汛防台和减灾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通知》要求,通过分析现有物资储备库分布情况、物资储备情况,以及年度应急物资使用消耗情况,提出物资储备合理化建议,为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标准提供依据,缩短防灾减灾链路,实现数据的活化应用。

(胡敏双)